
從德國洪水泛濫,到俄國遠東地區火災,再到北美高溫和乾旱,全球近期極端天氣頻頻發生,令科學界為之震驚。
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氣候學家表示,即便是在充分考慮全球變暖的情況下,這些事件的嚴重程度也已經「超出限度」。倫敦大學學院氣候學教授Chris Rapley稱「對這一切感到驚訝」,「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已經出現巨大變化」。
談及背後的罪魁禍首,科學家將目光投向高速氣流(Jet Stream)。
所謂高速氣流是一種環繞地球流動的持續氣流,對北半球天氣有巨大影響。牛津大學物理氣候科學講師武陵斯(Tim Woollings)早前曾表示,「如果必須只選擇一條信息對北半球天氣做判斷,那就要看高速氣流及其發展方向。」
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,各地變暖分布不均加劇了這一情形。目前,北極地區升溫速度約為世界其他地區的三倍,海冰減少意味着海洋正在吸收更多的太陽熱量。而兩極和熱帶之間的溫差梯度變窄可能會削弱高速氣流,使其流速變慢,擺動更為劇烈。
北美和俄羅斯北部地區近期的極端高溫正是拜這一現象所賜。加拿大西部氣溫最高達到49攝氏度。被稱為「冰城」的俄羅斯薩哈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野火頻發,形成世界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事件之一,有害煙霧已超出警戒水平。
在德國和比利時,高速氣流減緩加劇本月洪水泛濫,造成120多人死亡,並摧毀了城鎮和村莊。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員Fred Hattermann表示,中歐上空有一個低氣壓場,本該自西向東移動,但(由於溫度梯度變小)它沒有移動,持續地、持久地停留在那裡。
Mann表示,當前氣候學界的模型已不能準確再現高速氣流的變化,「它們低估了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程度」。


疫苗之後,輝瑞(Pfizer)、默克(Merck)、鹽野義(Shionogi)等製藥公司紛紛加入研發新冠神藥的全球大賽。
鹽野義的首席執行官Isao Teshirogi表示,其藥丸「將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口服藥物」,旨在讓患者服用後五天內中和病毒。預計將在日本的試驗中招募50到100名健康受試者,並於今年晚些時候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。
鹽野義的進度比輝瑞和默克晚了幾個月,這兩家公司已經開始對其新冠藥物進行後期測試。輝瑞此前表示,其藥物每天服用兩次,預計最快在今年上市。默克公司表示,其藥物莫奈拉韋成功降低了新冠患者的病毒載量,並可能減少住院的機會。
這類藥丸更適用於檢測出新冠陽性的輕症患者,可以居家服用。相比之下,現有的治療方法,包括吉利德的輸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(Remdesivir)等,通常必須在醫院管理下,僅在特定條件下起作用。其他可以在醫院使用的藥物包括諸如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.生產的單克隆抗體藥物、以及類固醇地塞米松。(華爾街見聞)
離婚證人